宋惠恩老師記者 葉惠娟 攝樊汝瓊(右)和學生 受訪者供圖賀旭老師 受訪者供圖現在的馮亮老師受訪者供圖湯憲老師(右)和學生合影受訪者供圖王蘭正在給學生們上課 受訪者供圖曹瓊心老師和學生們受訪者供圖趙彥葒老師受訪者供圖
  商報記者葉惠娟
  古語有雲:“飲其流者思其源,學其成時念吾師。”今天在第30個教師節到來時,你是否會想起曾經站在三尺講臺上循循善誘的老師們?
  在此之際,本報邀請了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一十年代不同時期執教的8位教師,講述他們那些年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和奉獻。他們都是平凡而出眾的基層教師,懷揣著“園丁夢”,經歷過邁上講壇的艱辛與幸福。他們也是來自不同年代的青年,他們見證著教育的發展和變遷。
  老師
  你好嗎
  有時候寫點啥
  我總忘不了語法
  有時候算點啥
  我總是能除能加 沿著你的教鞭
  我走上了書架
  我的青春
  開滿了人生的百花
  老師你好嗎
  我還想聽聽你的普通話
  我總是能除能加
  沿著你的教鞭
  我走上了書架
  我的青春
  開滿了人生的百花
  老師你好嗎
  我還想聽聽你的普通話
  你給偉大評語我又讀了
  人生的每一個問號
  我知道如何回答
  有時候想點啥
  總想起你的牽掛
  有時候看到你就像看到了媽媽
  看著你的黑板我走進了博大
  我的事業描繪出人生的風華
  老師你好嗎你好嗎
  我真想摸摸你的白頭髮
  你送我的照片我又看了
  人生的每一縷親情
  我懂得怎樣抒發
  (詞作者:車行)
  20世紀
  一次家訪 也會翻山越嶺20公里
  教師姓名:宋惠恩 從教時間:27年
  從教年代:20世紀80年代
  任教學校:巴南毛紡廠子弟校
  昨日上午,78歲的宋惠恩老師正在參加師範校的同學聚會,雖然大家都早已離開三尺講臺,但是每次老人們聚在一起時,難忘的總是那些年當老師的往事。
  宋惠恩回憶,他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教書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教師,是我這一輩子覺得最光榮的稱號。”宋老師說,上世紀80年代,宋老師在當時的巴南區毛紡廠子弟校擔任中學老師。“那時候的老師很尊重自己的這個職業,傳道授業解惑是老師最大的追求。”宋老師說,那個年代給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師和學生都非常淳樸,老師對每個學生都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那時候因為物質條件不好,學生對讀書的機會很珍惜,勤奮踏實是那時候學生的特質,老師的教育主導方向也是勤奮學習、踏實做人。如果有學生缺席只會因為家太窮不能讀書,絕不會是因為貪耍逃課。
  宋老師回憶,上世紀80年代還沒有普及電話,交通也不方便,班上50個學生他都依次去家訪,每天除了備課上課,放學後就去家訪,有的學生家離學校要翻山越嶺20公里,回到家已經是夜晚。“師生之間的那份感情很多人無法想象。”宋老師說著,眼睛里泛著淚光。
  1979年畢業的羅女士曾是宋老師的學生,至今,羅女士每年都要看望這位恩師,羅女士說,她深刻理解到“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句話,在那個生活艱苦、感情淳樸的年代,老師給予她的愛讓她銘記於心,他是恩師也是慈父。
  一雙新鞋 讓山村窮孩子溫暖一生
  教師姓名:樊汝瓊 從教時間:31年
  從教年代:20世紀80年代
  任教學校:江津李市中學
  9月5日,記者聯繫到樊汝瓊老師時,她正在中學教室里上完最後一節課,這節課的結束也代表著她正式告別站了31年的講臺——退休了。55歲的樊老師回憶起幾十年的執教生涯數次落淚,言語中透露著對講臺和孩子們的不舍。
  31年前,樊汝瓊第一次走上的講臺是在江津區李市中學,當時還是一個鄉村學校,學生大部分來自山區農村。“全班60多個學生,只有兩間宿舍,男女生各一間,擠了30多個人。”樊老師回憶,那個年代正是恢復高考後不久,雖然條件艱苦,但人們讀書的信念很堅定。
  “有的孩子就背了一袋紅苕到學校作為一周的口糧。”樊老師說,當時自己的工資是47元,看著有的孩子們在學校吃不飽,她就自己掏錢給孩子們買飯票,儘管那時學習條件差,但學生求知欲望高,學習自覺性強,根本不需要家長老師督促。
  今年四十有餘的陳傳兵是樊老師的第一批學生,目前他已在深圳開了自己的公司,畢業20多年,他依然和樊老師保持著聯繫。“當時我們都叫她樊媽媽。”陳傳兵說,他小時候家裡特別窮,經常光著腳去上學。一天,樊老師給他買了一雙新鞋,讓他感到無比溫暖。他還記得那時班裡有同學生病,樊老師大半夜都背著學生走山路去看病。
  一次護送 自行車載著孩子回家
  教師姓名:賀旭 從教時間:34年
  從教年代:20世紀90年代
  任教學校:銅梁縣南城小學
  9月8日,中秋節,銅梁南城小學的賀旭老師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祝福短信,發來祝福的大部分都是她教過的學生。今年50歲的賀旭從教34年,上世紀80年代在銅梁一所山村小學任教,上世紀90年代初到現在在南城小學任教。當時一個班上40多人,幾乎每個同學的家她都去過。
  “備課不僅要備書,還要‘備’學生。”賀老師說,她備課總是先從學生入手,每接一個新班,拿到花名冊後第一件事就是逐一家訪,騎著一輛自行車她幾乎走遍了整個銅梁區域,這裡的家訪並不是學生在學校調皮才去家訪,而是力求瞭解每一個孩子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和家庭背景,大多數時候去學生家裡和家長聊聊家常,有時發現某個同學家庭困難,賀老師會私下給學生生活補貼或購買學習用具。
  上世紀90年代,賀老師的家訪從未間斷,後來隨著通訊發展,加之很多農村家庭的父母開始外出務工,家訪被電話網絡溝通等形式代替。賀老師認為家訪作為一種可貴的教育傳統,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內容。現在,有的家長仍能清晰回憶起十幾年前賀旭家訪的情景。
  李傑是2000年南城小學畢業的學生,十幾年過去了,對於賀旭老師他依然記憶猶新。“賀老師在課堂上對我們很嚴厲,課下很和藹。”李傑說,自己小學時很調皮,有一天放學,賀老師讓他坐在自行車后座上送他回家,到了家裡,賀老師跟父母聊了一陣,那時候父母並沒有打罵自己,而是對他更加關心。
  一生無悔 知道自己根在教育
  教師姓名:馮亮 從教時間:20年
  從教年代:20世紀90年代
  任教學校:重慶鐵路中學
  今年43歲的馮亮老師從教20年,1994年,他進入鐵路子弟校(現鐵路中學)。
  馮亮回憶,當時的工資是180元,但是對於農村出來的他來說,一份教師職業已讓他很滿足。20世紀90年代,高等教育體制開始改革,上大學成為學生們的奮鬥目標。“那時候學習很單一,一支粉筆,一本書。”馮老師說,自己也是農村出來的,深知讀書改變命運的道理。
  上世紀90年代,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下,社會涌現出各種新事物、新機遇,人們自給自足的安靜生活被打破。很多骨幹教師離開了教師崗位,有的外出尋求更大的發展,有的轉投其它行業謀求發展。也曾有人邀馮亮一起下海創業,幾經思考,馮老師仍然捨不得自己這份教師工作,想著那些半夜還在宿舍偷偷挑燈夜讀的學生,他最終決定留下。“那一刻我知道自己已經深深地扎根在教師這個行業里。”
  21世紀
  一次生日 他被學生感動流淚
  教師姓名:湯憲 從教時間:13年
  從教年代:21世紀初
  任教學校:江津二中
  2001年開始從事教師工作的湯憲,當時剛從大學畢業的他與帶領的高中學生年齡差距不大,同學們親切地叫他“憲哥”。說起第一屆帶領的班級,湯憲仍然記憶猶新。“個性強,受挫能力弱,是這一代學生普遍的性格特征。”湯老師說,在21世紀初期提倡自主學習,教師輔助,但是恰恰在這個年代是互聯網發展迅猛的時期,學生們正面臨各種新事物的誘惑,各種網絡游戲、聊天工具刺激著青少年好奇的心,學生逃課事件也越來越多。有的同學愛打游戲,湯老師就到網吧門口去守著,然後從游戲開始聊,再深入淺出慢慢引導。他還和一名同學約定,考試成績能達到約定標準,假期就陪他玩幾場游戲。
  有一天晚自習,他發現自己班上的教室漆黑一片,推門進去,教室里突然亮起了一片蠟燭,講桌上放著一個生日蛋糕。“憲哥,生日快樂!”同學們齊聲喊道。那一刻,他感動得熱淚盈眶。
  一起學習 她和學生共同前進
  教師姓名:王蘭 從教時間:14年
  從教年代:21世紀初
  任教學校:沙坪壩森林實驗小學
  2000年,王蘭進入沙坪壩區森林實驗小學擔任語文老師。
  “剛開始,我覺得當老師是一份輕鬆而自豪的工作,但後來越來越覺得忐忑。”王蘭說,隨著2001年新課改開始,對於課堂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相比之前的傳授式的教育方式,課改後強調了課堂的靈動性和互動性,讓學生快樂的學習。而隨著教學設施的進步,各種網絡設備進入課堂,學生們再也不像以前一樣只學會書本上的知識,他們攝取知識的渠道更多,知識面更廣。“很多時候,老師還要向學生學習。”王蘭說。
  為了緊跟時代發展,王蘭開始一邊給學生上課,一邊學習更多優化的教育方式。比如電子課件代替了曾經的備課本,網絡視訊代替了部分黑板和粉筆板書。曾經一板一眼的課堂里有了互動游戲,甚至還有歌聲舞蹈。“學生們在學習的同時,我們老師也在學習。”王蘭說,以前常有人說,如果學生有一碗水,老師就得有一桶水。而現在這句話必須改成,如果學生有一碗水,老師必須“長流水”,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
  如今,35歲的王蘭經過自己十幾年來不斷學習提升自我教學能力,已經成為學校副校長,專門分管教學,用什麼方式教,如何教,是她不斷實踐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次牽手 叛逆孩子從此改變
  教師姓名:曹瓊心 從教時間:8年
  從教年代:21世紀10年代
  任教學校:北大附中重慶實驗學校
  9月8日,曹瓊心剛生完寶寶20天,在家坐月的她早已如坐針氈。“我想回去上課,我想我的學生們。”曹老師說,就在她休產假之前,五年級一名學生晨晨跑到辦公室淚流滿面,原因是怕老師離開後再也不教他了。
  晨晨是四年級轉學到曹老師班級的,此前,他因逃學和打架先後被兩所學校退學。“剛開始這個學生真的讓人頭疼。”曹老師回憶,晨晨非常聰明但很叛逆,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和同學老師作對。一天晚上放學後,曹老師主動送宋晨晨回宿舍,路上,曹老師輕輕牽起晨晨的手問他冷不冷,然後把自己的衣服給晨晨披上。晨晨仰著頭看著曹老師說:“曹老師,你是第一個牽我手的老師。”晨晨這句話讓曹瓊心意識到這個孩子需要的是關懷和鼓勵。
  一次,曹老師發現晨晨喜歡畫畫,就將辦黑板報的重任交給晨晨,並將他的畫貼在黑板報里展覽。晨晨再次對曹老師說:“曹老師,我第一次被人贊揚,我覺得很幸福。”原來,晨晨的父母離異,姐姐成績很好,從小父母都用他和姐姐做比較,久而久之,晨晨越來越叛逆。一學期後,晨晨有了很明顯的改變,開始每天完成作業,主動參加集體活動。參加學校的科技小發明比賽獲得全校第一名,上學期晨晨參加全國作文比賽還得了全國特等獎。
  晨晨的母親表示,他們曾經想放棄這個孩子,如今兒子變得如此優秀讓她感到很意外,也很感激老師。“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快樂成長,而成長比成績更重要。”曹瓊心說。
  一生朋友 她成學生傾訴對象
  教師姓名:趙彥葒 從教時間:5年
  從教年代:21世紀10年代
  任教學校:田家炳中學
  今年27歲的趙彥葒在田家炳中學任教5年,在學生們眼裡,她是大姐姐。
  打開QQ,裡面專門有一組好友分組是她的學生。“我有空就看看他們的QQ簽名或者空間日誌,觀察他們的思想動向。”趙老師說,現在的中學生思想比較敏感,情緒容易受到影響,如果不及時引導就會產生叛逆,所以要關心他們的學習也要關註他們的生活和心理。
  “老一輩的教師喜歡用家訪的形式瞭解學生,而我們更喜歡用網絡架起信任的橋梁。”趙彥葒說,有的學生不願意主動和老師溝通,而通過網絡的形式聊天學生會覺得更放鬆。通過QQ簽名朋友圈等動態信息也能及時瞭解學生的心態,有必要時及時引導,然後再找學生當面像朋友一樣聊天開導。
  此外,趙老師還將學生家長加為微信好友,常與家長互動溝通,有時候家長遇到教育問題還發信息求助。
  剛初中畢業的左曉紅是趙老師的學生,今年9月剛到新的學校報到就對新的環境不適應,晚上睡不著覺的時候她發信息給趙老師傾訴,在老師的鼓勵下慢慢適應了新的環境。“我們一直都把趙老師當成朋友,每次上數學課大家都感到很輕鬆。”左曉紅說,她認為,理想的老師就應該和學生亦師亦友。
  QQ互動
  老師,
  祝福你!
  商報記者 劉雨露
  今天是第三十個教師節,不少人通過本報開通的“老師,祝福你”教師節QQ群,向老師送上祝福,用這種淳樸而真誠的方式,向老師表示感謝。
  00後:
  希望教師節給老師放天假
  “一朵花花”(11歲,小學生):我希望全天下的女老師都能像妖精一樣美麗,男老師像都教授那樣帥氣。
  “飛天嫦娥的玉兔”(13歲,學生):我就想教師節能放老師們一天假休息,我們也能在家休息不去惹他們生氣了。
  90後:
  老師,希望您能輕鬆一點
  “酷愛方便面的豬”(16歲,初中學生):老師,您為了我們能升入一個好的高中每天拼了命地工作,加班、加班、再加班已經占據了你們所有的時間。教師節,我們希望你們能自己放鬆一點,畢竟健康才是工作的基礎。
  “企鵝”(20歲,大學生):都上大學了,已經陪伴老師過了十四個教師節了,沒有什麼華麗的祝福,就很真誠地祝願老師們工作順利、健康。
  80後:
  老師放心,小樹苗已成大樹
  “瑤瑤”(27歲,白領):李老師,永遠都記得您將“上課”說成了“下課”,現在的您上課還這樣緊張嗎?祝願您教書越來越霸道,人越來越青春靚麗。
  “酷愛吃面”(30歲,自由職業):記得大學的會計科,老師上課很嘮叨,連點名都認真得不得了,所以每一個同學都不敢曠課。但期末考試時,全班48人只有兩人不及格。又是一年教師節,感謝您,教會我們只要認真做每一件事,結果會給你驚喜。
  “愛你沒話說”(29歲,公司職員):從小學到大學,一路上遇到幾十位老師,很感謝老師們,你們讓一棵棵小樹苗長成了一棵棵大樹。
  70後60後50後:
  老師,祝您一切安好
  “老樹昏鴉”(40歲,公務員):老師,您將自己的所有全部都給了學生。
  “貝貝的海洋”(37歲,醫生):今年是第三十個教師節,祝老師們桃李滿天下,一切安好。
  “村花”(55歲,退休老人):老師永遠都默默無聞地對學生好,永遠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老師,謝謝您!  (原標題:謝謝那些年教過我們的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ljqmkvdc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