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人生 淡淡香
一首台語老歌這樣唱著:「人生怨嘆無路用∕誰人無家庭∕境遇好歹誰同情∕自己要分明∕我可比走馬燈∕轉無停轉無停∕凡事著意志要堅定∕才袂給人來批評∕過著才光榮。」道盡人生始於搖籃終於蓋棺的歷程。
人生的可貴,不是物質享受,而是品味人生,享受生命,使生命平安幸福,也使生命有個活得精采的未來,不以社會環境來決定人生,由奮鬥讓生命閃著光輝,精神有開創的扉頁。
人生似虛而實,盡其在我,有點淑世態度,對人虔誠熱情,對事虛心負責,對人生的態度,也必不只以享受為是,而在虛懷淑世的求實態度,一切宜有分際。在享用的感受方面,人們誰不希望有好的享受,但求享受滿足,是在自身力量,而不是你想有就有,況且求享受不一定十分滿足,天下哪有十全十美的事,因此要懂得如何品嚐生命的淡淡香味。
人生也宜自己管理自己,才能走上正確的路,能養心養志,心胸坦然,樂觀奮鬥,即使遇到挫折,也仍能有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安慰,再求有希望的明天。在苦熬與具信心的生活中,人有心靈的明燈,生命的燭火,可力爭上游或「向前走,啥麼攏嘸驚」。
「人生如夢,夢如人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旅之人生。」所謂南柯一夢,邯鄲一夢,或黃梁一夢,不是嗎?夢是短暫而虛幻的,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百年宛如彈指之間,數十寒暑,兩萬多個日子,轉眼即逝,多麼短暫。
人世間不論歡笑或哀愁,總難免經歷幾回日升月落,花開花謝,最後也將規律地沉澱為歷史。曾經是不能釋懷的刻骨銘心,卻經不起日子的稀釋,多年後,只得成為雲煙往事。
人生在世,一切皆假,無常一到萬事休,萬有化成無,除了功過隨身,其他一樣也帶不走,如虛花假景,似鏡花水月,虛無縹緲,何其虛幻。夢境正是如此,例如昨夜一夢,財星高照,中了大樂透,意外獲得大把鈔票,真是樂開懷,怎知一覺起來,仍是空空如也,空歡喜一場,人生也是這樣,儘管俗云「人在世間那眠夢」,許多人卻依然不明所以,不究其理,仍在夢中不知夢,一味鑽營呢。反之,若自知在夢中,何其瀟灑,人家毀我謗我,反正是夢,何懼之有?人生如夢,何必當真,罵我咒我一場夢,讚我譽我也是夢呀!
人生沒有一件事情是恆常久遠的,比如說愛情,常常愛的火熱時要天長地久,但等到感覺消失了,一切又像一陣風般迅疾而逝,再比如說錢財,有人壯年時拼命賺錢,賺進大把鈔票,卻在四五十歲忽然心臟病發作,就這麼一走了之,儘管有上億的財產「溢(億)來溢(億)去」,死後一毛錢也帶不走,真是「錢財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有一則故事,在青鬱蔥翠的山上,兩個人首次相遇,言談甚歡,相見恨晚,相互約定明年一起再到山上來過農曆新年,半年後,其中一人車禍逝世。約定的日子近了,另一個人卻也因病去世,再見的時間終於來臨,兩人皆無法前去赴約,但「青山依舊在,人事已全非。」留下的只有行走的印記,讓人蕩滌心間久久不散的心思,人生的聚散不是自己能決定的。
「人生無常」這句話,乍看之下,隱約暗藏著消極、悲觀的論調,「孔子公嘸敢收人隔暝帖」、「一更報喜,三更報死。」大有「無常一到萬事休,爭怎麼呢?」的意味,這是直覺感受,但只要再度沉思,細細體會,不難發現其中也不乏積極性與激勵性的。就因為人生無常,好的未必永遠是好的,壞的也不見得一定是壞的,所謂「狂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終有改變的可能,處順境不必喜,處逆境何需悲。就因為人生無常,改變才有可能,奮鬥才有指望,發憤也才有意義,「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自是最佳的寫照。
一個人,在生活的歷程中,所得到的是快樂的生活,或是把生活視為苦役,也完全像吃自助餐,自作抉擇,而在生活中,一個人能反敗為勝,往往是受兩種因素支持:一是堅忍的毅力,一是永不消沉的趣味。尤其是「趣味」給人的幫助最大,是不折不扣的「好幫手」,也可笑說是「賢內助」呢。
美國有位作家可尼基曾說:「假使一個人在他的事業中不能找到『趣味』,不能歸罪於事業,而只能歸咎於個人。」我們常常聽到人們對自己從事的職業抱怨不休,「在職怨職,無職思職。」這真是「掠一尾蟲囥在尻倉趖」,一個沒有生活趣味、工作趣味的人,在任何事上不能得到快樂,當然談不上成就自身了。」
生活上的趣味,是一個人生存下去的原動力,如果喪失了趣味,生活就變得毫無意義,乾枯而乏味,頹廢而落寞。一個人如果凡事都感到無趣味,證明一種頹唐沈鬱的情緒已侵入他的心裡,必須深思反省造成這種情緒的根由,並且予以袪除。因為趣味是一切活動的泉源,趣味乾竭活動也像一池死水,人生如此,當然就有如台語歌「三聲無奈」的感嘆。
人的生活本來就是一種戰鬥,面對這種戰鬥一方面要有正確的態度,一方面要有「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奮勉的精神,這兩種的調和就全靠趣味。凡是生活中保持趣味的人,也必充滿「人生之愛」。
人生之愛是什麼?有一位佚名的人士提出的答案是:「在情緒激動時,保持緘默;在兄弟無禮時,忍耐包容;在是非流行時,裝聾作啞;在他人困厄時,衷心關懷;在重責臨到時,立刻承擔;在逆境來臨時,勇敢忍受。」
人生之愛是一種感覺,一種情緒,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看不見的習慣,你必須達到忘記這種「慣勢成自然」的境地,無意中的表現出來才行。
愛有時也是抽象的,如愛寂靜的氛圍、愛名譽、愛讚美,都是情緒上的感覺,不能具體的表現出來。但有時又要具體的表現,才能證實愛的存在,如愛父母、愛親朋、愛國家,都得有行動,行動才能表明你的愛心,而這種愛心,也是無形藏在你的那種好習慣之中。昔時古聖先賢,常說捨生取義,殺身成仁的金言,這種精神正是具體的真理之愛;文文山因被所虜,囚燕京數載而不屈,臨死以無愧所讀的聖賢書自慰,這是大義大勇,也是愛國的具體表現。
讓我們再看一段林覺民烈士的與妻訣?書:「吾至愛汝,及此愛汝一念,使我勇於就死也……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這是何等的愛,實非常人所及,愛心能夠達到這種境界,實在讓人動容。
在這世界上,有成功的人,也有失敗的人,人生成敗的因素不僅僅是才能的大小,也決定於意志的強弱。意志強者,如其不能而為之,在心理上根本無成功失敗患得患失的憂慮,如此其治事的精神才能忠誠專一,有條理而且札實。反之,意志消沉者,必然成為命運的浮虜,惶惶終日,最後可能是「有手伸無路,有腳行無步。」拿破崙曾說「避免失敗最好的方法,就是決心獲得下一次成功」這樣我們才能盡快告別失敗,走向成功。
曹雪芹履試不第,發憤寫作,微笑地面對失敗,寫出了千古名作《紅樓夢》,馬克‧吐溫經商失意,棄商從文,因為他能微笑面對失敗,結果一舉成名,托爾斯泰,上大學時,因為成績太差,而被迫退學,但他能笑對失敗,最後終寫出《戰爭與和平》,發明大王貝爾,雖然失敗頻繁,但他能面對一百次的失敗,一百零一次終於發明了炸藥,盡管被炸得血肉模糊,他仍然爬起來說:「我成功了!」
事實上,人生的成敗多半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成功,也沒有絕對的失敗;如果你能做到貢獻自己而使人成功,你便到達另一種境界,而嘗到別人所嚐不到的甜美果實。
人生就如一條水平線,有的人在上,有的人在下,還有的人高出水平甚多,世界有許多事情除非站在高處,就不分辨清楚,有許多美妙的景緻除非登上山嶺,就無法盡情地欣賞,立足之處愈高,眼界愈大,所以登泰山而能小天下。
唐朝詩人杜甫有一首名詩《旅夜書懷》,詩人的人生境界,令人懾服。詩中說,一個人生來像細草、孤舟一樣的微小,但卻是可以表現出像平野與大江一般遼闊的氣勢。文中結尾說,生命的終極目標,是像在天地間的小小歐鳥一樣,沒有束縛、阻礙與怨嘆。
「高天與厚地,悠悠人生路,行行向何方?轉眼即長幕。」每每念及唐君毅此四句悲憫人生五言古詩,便警覺於生命如此的短暫,可不能顯得太卑微,更感到生命是向前走,也不能太委屈自已,即使在陋巷,也不能辜負每一刻美好的時光,更要為自己的大好時光負責。
在美國浮爾蒙州利普頓鄉下,一個年高九十歲的台灣老人在那裡辛勤的種樹,人家問他為什麼?他說:「我來的時袸,這世界並不是一片拋荒;我離開的時袸,希望這世界也不是一片拋荒。這幾欉樹在我和你離開這是世間的時袸,會凍繼續生長落去!」
人生就像接力賽,但問我們接棒的這一刻起,到交棒的那一刻止,這期間的禍福成敗,全在修身養性──敦品勵行,準錯不了,棒在我們手上的這一刻,既然操之在我,就要盡其在我,上一棒跑得如何,下一棒接得怎樣,就不必過問,只求我們這一棒是強棒,接得穩、跑得快又交得好,一切盡其在我,但求無愧於心,這一棒強棒出擊就夠了,這就是人生。
朽木自有它逢春溢出的陽光味道,爛石自也有它輝映大自然的光澤,人生是個大命題,懂得如何品味人生淡淡香,是活著的根本禪意。
(本文榮獲白陽大道文教基金會全國散文獎)作者:劉志祥老師






感謝蓁愛一生贈詩回應分享:

品味人生淡淡香

味嚐生命的甘苦

人生歲月的蛻變

生活日子的成長

淡看人生的苦樂

淡聽生命的心曲

香甜苦辣的感受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ljqmkvdc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